一、教学内容:免疫调节。 二、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片,提出问

题库2022-08-02  33

问题 一、教学内容:免疫调节。二、教学过程:1.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2.分析教材中的曲线。提出问题:(1)HIV攻击T细胞,它主要破坏的是人体的第几道防线?(2)描述HIV浓度随着时间是怎样变化的?(3)一年后,HIV浓度大量降低,说明第三道防线具有什么作用?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作战”细胞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构建体液免疫的概念图。提出问题:(1)哪种细胞能产生抗体?(2)浆细胞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的?(3)哪些细胞或物质具有识别作用?(4)抗原进入人体后,经过什么途径最终被抗体消灭?5.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患流感,原因是什么呢?问题:(1)上述内容是某位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免疫调节”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教学过程对其进行简要评析。(10分)(2)结合以上教学内容,说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本节课以问题链的设置为主线。先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最后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图。教师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识别示意图、构建概念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依据学生构建的概念图设置问题链,不仅能让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根据第二次免疫的特点设定问题情境,分析注射疫苗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注意事项:①精心设置问题。比如,在讲体液免疫时,该教师列举了两个问题,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②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完第二次免疫的特点之后,联系实际提问: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患流感,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实施“问题链设置”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内容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49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