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题。 课文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

练习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题。课文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说明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向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漫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昔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形象、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阅读鉴賞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认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设置情境、小组合作,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激发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会他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确立依据:(1)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版) 》提出: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故设定了目标1和目标2。(2)教材。本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不仅要把握作品意境,还需要在景中感悟作者思想感情。李白在“游仙”经历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故弓|导学生在意境中联系李白的生平及其他作品风格,正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故设定了目标3。(3)学情。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习能力强。学生对李白并不陌生,但容易理解偏差,忽视“知入论世”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作品的情境,增强诗歌鉴赏能力。因此制定了以上三维融合的教学目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