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课文导语 本课学习的五首诗,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有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有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有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来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经验加深理解。 课后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首诗的异同。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指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依据。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记叙、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把握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
设计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对诗歌教学的相关规定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依据材料中单元教学目标可知,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具有鉴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歌的意境,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情感。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三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且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自我研读、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作者感情的理解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顺利完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5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