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资格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鉴赏《王大娘钉缸》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10分)(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了解歌曲的风格特征,激发对中国民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对比、探究的活动中,对比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作品的风格特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引出课题。
教师:这是哪里的戏曲?(河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河南的一首民歌,名叫《王大娘钉缸》大家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歌曲轻松、明快、幽默、诙谐)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
(1)欣赏《王大娘钉缸》的视频,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演唱,学生判断结构形式。(从整体看,上下旬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从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3)分析鱼咬尾的曲式结构。
教师:每句结尾的音与开头的音一样吗?这样的曲式结构是什么?(鱼咬尾)
2.了解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1)学生分享查阅的地花鼓资料。(在河南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陆)
(2)播放视频,了解地花鼓的表演形式。
(3)了解地花鼓的特点。
教师:为什么老百姓很喜欢这首歌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是它的表演形式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学唱歌曲
(1)学生根据视频哼唱,熟悉旋律。
(2)学生加入歌词学唱歌曲,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
(3)教师指挥,学生用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从听赏到分析,再到学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歌曲,提高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巩固提高
1.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民歌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不借助于记谱法,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源于《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设计意图】
《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关联密切,在巩固提高环节通过对这两首歌曲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的特点以及关联,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课堂小结
民歌是由人民传唱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口头流传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王大娘钉缸》一样。希望同学们课后以歌曲《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为素材创编一个小歌舞表演,下节课分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15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