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询问同学们家中是否出现过停水现象,并让同学们谈谈停水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说明水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而设置悬念

最全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询问同学们家中是否出现过停水现象,并让同学们谈谈停水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说明水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而设置悬念,水资源在我国所处的实际情况如何,它又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问题引出新课——时空分布不均。 (二)新课教学 1.水资源的概念 【教师活动】我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大家知道这些水都是来自于哪里吗? 【学生活动】多来源于河流。 【师生共同总结】直接来源于河流、湖泊水,最终来自于大气降水。 【教师活动】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及大气降水都属于水资源。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素材】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 【问题】 (1)从三幅图中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对我国地区影响。 【学生回答】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大致以长江为界。 (2)北方缺水情况严重。 【教师总结】我国北方地区河流、降水均较少,水资源匮乏,加之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农业发达,更加剧了缺水情况。 3.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素材】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柱状图 【问题】 (1)将同学们分为四组,探讨四地的年降水总量大致是多少? (2)不同地区最高降水量出现在几月份?最低降水量出现在几月份? (3)最高降水量与最低降水量差多少?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4)四地降水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 (1)哈尔滨大致400mm,北京大致650mm,武汉大致1100mm,广州大致1900mm。 (2)最高大致都分布在6~9月,最低大致都分布在11月~3月。 (3)哈尔滨180mm,北京220mm,武汉200mm,广州250mm。 (4)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总结】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水资源相对不足。 【素材】北京年降水量变化图 【问题】北京年降水量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年际变化大,无明显规律。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年际降水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有时会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情况。 【问题】分小组讨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改变我国农业耕作类型,造成水旱灾害,西北地区受限于水资源影响人口贫乏,经济落后。 【师生共同总结】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国家也相应做出了多种调整,比如南水北调、开通运河及建立蓄水站等等,同学们也要致力于此,从日常生活着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三)巩固提高 灵活运用教材,阅读课后活动资料一到三,完成课后活动。 (四)小结作业 水资源存在着时空分布的不均,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南水北调三条线路比较。 【参考答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1)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多个大中城市,例如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东线有京杭大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修建较快,靠近长江口抽水有保证,但是需要梯级抽水,费用较高。 (2)中线。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但是线路较长,新挖渠道工程较大。 (3)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水质好且距离短,但是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沿途地区生态脆弱。 2.地理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功能是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1)地理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2)地理实践活动的功能: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地理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能力;锻炼非智力因素,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41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