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阿那吉纳号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组实验】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

免费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阿那吉纳号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组实验】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 【学生回答】铜片:无明显变化;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小组实验】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计发生指针偏转;结论:有电流产生。 【教师总结】这种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锌片和铜片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表示?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提出问题】观察两个半反应,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提出问题】根据原电池的工作条件,如何把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呢?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铜锌原电池的原理,思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应该是选取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物质。 【学生回答】 ①铜锌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是锌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铜锌原电池中,正极材料是铜片,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说明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应该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教师讲解】在原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性移动形成内电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的内电路形成环路。(教师合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进行讲解。)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尝试解释导入故事中“阿那吉纳号”漏水的原因。 【学生回答】船体的铁与船上装载的精铜矿砂在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形成了原电池,船体的铁作为负极被消耗,所以漏水了。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的工作原理,书写相应反应。【答辩题目解析】 1.书写电极方程式时要注意几点? 【参考答案】 1.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根据题意,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2.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物均以分子式表示,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3.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 4.写电极反应时要遵守守恒原则,可在电极反应式一端据需要添加H+或OH―或H2O,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合起来,即可得到电池反应总方程式。 2.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教学的,那么做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 【参考答案】 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并不一定就是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文献法、讨论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2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