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 第一个实验通过观察易蒸发的溴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情况,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

admin2022-08-02  2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
第一个实验通过观察易蒸发的溴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情况,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扩散现象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
学生回答:“茶叶蛋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鸡蛋里面才会呈现出酱油的颜色,以及金片与铅片压在一起,金会扩散到铅中,铅也会扩散到金中。”
由此可以证明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
通过19世纪初观察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地运动这样的现象,植物学家布朗所研究的运动,从而引出类似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由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结合布朗所做的实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足够小的微粒会发生这样的运动,并且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从而引出布朗运动的概念讲解。
教师进行提问:“布朗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吗?”
学生回答:“从微观的角度,液体分子受到各个方向的撞击,体现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最后可以对学生追问:“布朗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
3.热运动
教师进行提问:“之前的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运动与温度又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运动越明显。从而引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通过这样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还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多名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收获。
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的生活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参考答案】
(1)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整杯水都会变红。
(2)喷一下香水,在不远处可以闻到香水的气味。
(3)小河岸边的角落里,一个排污口偷偷地排放污水,一段时间后,整条小河里的水都变了颜色。
2.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1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