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题目 1.题目:《隶书》 2.内容:隶书赏析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

考试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隶书》 2.内容:隶书赏析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试讲过程中配合教学适当板书;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谈一谈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书法家?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纪录片《隶书承载》,并说一说视频中表现的是哪一个书体?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纪录片展示了隶书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课题《隶书》。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多媒体展示《张迁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谁?看到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资料回答:作品为汉代书法家张迁的作品,这件作品给人一种古朴、规整的感受。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隶书的结构与篆书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比欣赏,教师总结:篆书的字体多为纵向的长方形结构,隶书的字形则多取横势,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
3.截取“君”“有”“出”“人”等字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其点画上的特点。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横画长而直画短,横画略粗竖画略细;用笔上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4.提出问题:张迁碑的行、列有什么特点?
隶书的章法一般是纵有行、横有列。
活动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总结:隶书的基本特征。
总结回顾:隶书的基本特征是在点画用笔有方有圆;结体字形多取横势;章法纵有行、横有列。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另一幅隶书《乙瑛碑拓片(局部)》作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特点。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乙瑛碑》的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字势开展,古朴浑厚;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总结隶书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热爱书法艺术。
2.搜集隶书作品并欣赏,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先秦书法:主要有甲骨文,青铜文,石刻文,帛书和简书。
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等。距今约3600多年。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故称“金文”、“钟鼎文”。
籀文:又称“籀书”、“大篆”,来源于《史籀篇》,相传记录的是周宣王时代即西周晚期的文字,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时通行于泰国。
石鼓文: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为刻在十个鼓形石上而得名。属于籀文。
篆书是先秦时代、秦代和汉代前期通行的正体文字。
汉代书法:以隶书的成就最高。
魏晋南北朝书法:产生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特别是唐代楷书的楷法完备,后人称唐代书法“尚法”。主要代表书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宋代书法:宋人崇尚自然率意的情趣,故而体现在书法上是“尚意”。
近代书法:近代由于印刷术的发展,钢笔逐渐代替毛笔书写。代表书家有吴昌硕,杨守敬,于右任,沈尹默等。
2.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书法家?
【参考答案】
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创造了韵媚婉转的书体新风。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29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