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

admin2022-08-02  26

问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介绍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运算时的注意事项。(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

解析 (1)含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注意事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出示教材主题图。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教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1.完成“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师引导: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一)合作探究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1.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2.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二)交流反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2.填一填:()÷6=7……口。思考:口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139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