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甲对乙的表示,何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A.甲与乙喝酒,甲在酒意正浓之

题库2022-08-02  9

问题 以下甲对乙的表示,何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A.甲与乙喝酒,甲在酒意正浓之际表示:“你若能对出我说的上联,我给你1万元”B.甲带乙参观自己新买的别墅。看乙满脸羡慕之情,甲笑道“别墅送给你吧”C.甲向乙表示:“你若能找出我出版新书中的错别字,每字给你1万元。”双方订立书面协议,并邀请丙见证D.甲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若有人完成我所要求的工艺作品,我奖励其20万元。请全国人民见证”,并与主持人击掌为誓

选项 A.甲与乙喝酒,甲在酒意正浓之际表示:“你若能对出我说的上联,我给你1万元”
B.甲带乙参观自己新买的别墅。看乙满脸羡慕之情,甲笑道“别墅送给你吧”
C.甲向乙表示:“你若能找出我出版新书中的错别字,每字给你1万元。”双方订立书面协议,并邀请丙见证
D.甲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若有人完成我所要求的工艺作品,我奖励其20万元。请全国人民见证”,并与主持人击掌为誓

答案 ABD

解析 知识点:虚假意思表示
本题考查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是否为虚假意思表示,看题目所给出的信息。
A、B中“酒意正浓之际”“看乙满脸羡慕之情”的表述,表明甲在吹嘘或炫耀,并非真实意思表示,不选。
C因甲乙签订“书面协议”,表明甲的表达是严肃的,因此具有法律约束力。
D选项中甲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存在争议:
观点一:甲的行为属于戏谑行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意思表示由两部分三要素组成,两部分即内心意思(内部/主观)和表示行为(外部/客观)。其中,内心意思包括行为意思、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三个要素;而表示(外部客观)即表示行为一个要素。戏谑行为,又称单独虚伪表示或真意保留,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戏谑行为人通常没有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属于典型的内心意思缺乏,即不存在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因此,戏谑行为因内心意思缺乏而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本题中,甲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戏谑行为,其内心并不存在奖励对方20万元的真实表示意思,亦不存在与他人形成赠与合同的效果意思,因此甲的行为属于戏谑行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观点二:甲的行为属于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甲在电视节目上称,如有人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工艺品,就奖励对方20万元,且与主持人击掌为誓,并且邀请全国观众做见证。采用以广告声明的方式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与报酬,是悬赏广告。悬赏广告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单方允诺)。甲以“单方允诺”的方式,承诺只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工艺品,自己就奖励对方20万元,且发誓和做见证,因此足见其允诺行为属于真实意思表示,且对外传递为内心真实想法,因此属于真实意思表示。单方允诺的法律行为,甲对完成该行为的人有给付义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tihaiku.com/congyezige/685713.html

最新回复(0)